4月18日,證監會“半夜雞叫”,披露首批28家上市公司的IPO預披材料。此後十餘批次約300家公司相繼披露招股書。
  新股批量上市的融資預期讓市場承壓。創業板走出一波六連跌,大盤也一度跌至2100點之下,開始打起2000點“保衛戰”。
  新京報記者發現,IPO預案公佈以來,包括九華山旅游、葵花藥業、南興傢具等多家公司募資用途中,有相當一部分用於償還銀行債務和補充流動資金。與此同時,優先股試點擴容也接踵而至。公開報道稱,廣匯能源、浦發銀行先後發佈優先股預案,連同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,預計上半年發行完成後,將從市場“抽血”3700億元。
  有分析擔憂,IPO開閘加上優先股輪番“轟炸”,新股融資和圈錢的幅度大大提高,讓本就疲弱的A股市場繼續承壓,其融資功能可能會被過度開發,A股恐上演“融資劫”。
  多家公司圈錢還債
  目前多家公司預披露的信息顯示,募集資金中相當一部分用於償還貸款,圈錢還債和補血的意圖頗為明顯。
  4月18日,證監會披露首批28家上市公司的申請預披材料。此後短短十多日,十餘批約300家公司紛紛公佈預披材料。
  截至5月8日晚間,已有307家企業先後披露招股書,而這一舉動或將持續到6月中旬,屆時600家公司的預披材料將全部公佈。同時,證監會的新股發審會也於五一小長假之前啟動。
  儘管公佈預披材料和最終發行上市不可等同,但對於IPO再度開閘,新股批量上市的預期似乎讓市場和投資者承壓。自4月18日首批新股預披材料公佈之後,創業板指數走出一波“六連陰”,大盤也一度跌破2100點。
  事實上,市場的預期判斷並非空穴來風,新京報記者發現,IPO預案公佈以來,多家公司募資用途中,有相當一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,有的甚至直接募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。
  以九華山旅游為例,招股書顯示,公司擬募集資金3.46億元,除去項目投資外,其餘43%約1.5億元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。
  上市近5成資金用於還款,凸顯了該公司融資方面的饑渴。而在急於融資還貸的背後,是公司日益高企的債務。
  根據招股書數據,截至2013年年末,九華山旅游負債總金額達到4.4億元,流動負債為1.56億,49.48%的資產負債率明顯超過黃山旅游、麗江旅游和峨眉山A等同類旅游上市公司。不少業內分析認為,該公司近期多個旅游項目擴建,銀行借款較多,還款壓力隱現。通過上市圈錢解決資金瓶頸的意圖,或將降低公司預期估值,影響未來上市過會。
  與九華山旅游情況相同的還有葵花藥業,公司計劃發行3650萬股,募集資金20億元,除了擴大產能、增加營銷網絡外,募投資金中,有9億元是用於償還到期的銀行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。其中,用於歸還銀行借款的有5億元,還計劃將3.04億元的流動資金,作為償還短期債務的準備金。
  翻開公司的財報,過去的三年間,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到65.1%、59.97%、58.59%;當年的銀行借款金額分別為7.1億元、7.2億元、6.8億元。2010年後,葵花藥業在多地投建生物醫葯廠房項目,資金需求較大,但公司本身融資手段單一,上市或將幫助公司解決資金問題。
  這樣的公司還不在少數。南興傢具擬發行2734萬股,募資4.6億元,其中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;而萬林物流和中節能風力發電則均在招股書中說明,募集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用於補充經營現金流。
  “通過上市融資緩解債務壓力或直接為公司補血,募資目標不明晰,這樣會降低資金的利用效率,同時降低未來投資收益預期,相當於公司把債務風險轉移給了市場。”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。
  業內擔憂市場被“融資過度”
  在新股即將“撲面而來”的同時,優先股試點也接踵而至。其中,優先股首單發行預案的廣匯能源就宣稱,募資50億元里35億元用於補血。
  4月25日,新疆的廣匯能源搶在多家競爭對手之前,率先發行優先股預案,成為今年A股第一家披露優先股信息的公司。
  但“搶單”成功後,從廣匯的優先股發行方案內容來看,不免讓人“大跌眼鏡”。非公開發行、浮動股息率、不設置贖回條款、不可轉換等優先股類別設置被眾多投資者詬病;而頂著資產規模50%上限募集資金,70%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,也被指意在急於圈錢和緩解巨大資金敞口。
  曾有投資者評價廣匯的方案,“浮動股息對認購者來說沒有投資回報的保障,而不設置回購款項,意味著如果業績不理想,公司就可以減少股息支付讓市場買單,這是把風險轉移給認購者。”此後,或因市場反響較差,公佈預案的後三個交易日,該公司股票大跌14.08%。
  隨後,浦發銀行公佈優先股預案,而工農中建等四大銀行也將開啟優先股試點,有報道稱,預計上半年發行完畢後,共計從市場融資3700億。
  不少業內人士看來,IPO開閘加上優先股輪番“轟炸”,新股融資和圈錢的幅度會大大提高,會讓本就疲弱的A股市場繼續承壓,其融資功能可能會被過度開發,A股恐上演“融資劫”。
  申銀萬國投資研究部資深研究員林瑾認為,不論是優先股還是新股發行,其用於補充流動性或者償債的資金應該有一定的比例和範圍,如果部分公司一味融資圈錢,對市場負面影響較大。“比如償債比例不能超過募資的20%,如果高於這個上限,公司的老股東應該做相應的減持,將股份公開投向二級市場,讓中小投資者獲利。”
  在一月份登陸A股的公司再度上演不敗神話,48只新股至今未有破發。“國內A股目前的情況是,在一級市場上熱火朝天,在二級市場上無人問津。”林瑾表示,在新股上市的過程中,上市公司圈錢套現,一級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也收穫頗豐,真正的中小散戶獲益的情況較少,二級市場上的賺錢效應太差,導致散戶紛紛出逃,資金流失。
  有媒體統計,從1990年到2013年間,A股市場通過新股發售、定向增發和配售共計募集資金5.32萬億元,其中分紅3.38萬億,但扣除各種稅收和佣金成本後,中小投資者實際收益僅為7000億元。
  皮海洲認為,目前A股在2100點位上下,是2012年末證監會暫停IPO救市的位置,在此點位開啟新股IPO並未過多考慮中小投資者利益,如果繼續這種重融資者、輕投資者的邏輯,勢必有更多投資者“用腳投票”,紛紛離場。
  IPO進程更需市場化
  有業內人士呼籲,未來從審批制向註冊制過渡的改革過程中,新股發行應該更多交給市場,讓投資者決定上市企業的優勝劣汰。
  稍早之前,5月初萬洲國際(原名雙匯國際)在港上市折戟,遭遇資本市場冷落之後叫停IPO的事情引發了不小關註,被認為是將A股提款機邏輯錯用在香港,被投資者“用腳投死”。
  這家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商,原本被認為有望締造今年全球最大IPO的企業,在經歷了29家投行聯合保薦之後,上市日期一拖再拖,融資金額從60億美元一度縮水至18億美元,最終在資本市場備受冷落的情況下止步IPO。
  去年收購美國豬肉生產商後,萬洲國際的債務一度達到70多億美元,而其招股書顯示,計划上市募集資金中約40億美元用於償還貸款。
  不少業內人士看來,萬洲上市就像是一面鏡鑒,折射出A股新股發行融資圈錢的心態。
  林瑾則表示,和A股明顯不同的是,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更加成熟,市場機制也更加市場化,“這或許是未來新股發行改革的一種方向。”林瑾認為,在未來股市由審批制向註冊制不斷改革的過程中,應該將新股發行的生死大權交給市場,“如果你募投規模很大,發行價位很高,相應的業績沒法跟得上,那投資者自然可以用腳投票,踢你出局。”
  此外林瑾認為,為增強股市的活力,還需加大A股市場的退市機制,建立有進有退的動態市場。“退市的制度沒有或者缺失,新股發行卻源源不斷,這會進一步導致市場缺乏投資吸引力。”
  皮海洲則表示,要改變目前A股的頹勢,不僅從市場上融資,還應該加大對市場註資的力度,實現“雙向擴容”。“監管部門也一直在呼籲加大資金入市,但問題的根本是目前市場缺乏吸引力,不賺錢自然沒人願意進。不改變融資圈錢的本意,雙向擴容難以真正實現。”
  □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北京報道  (原標題:IPO圈錢還債 A股恐上演“融資劫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75towc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